同志的择偶标准

[复制链接]
查看469 | 回复2 | 2007-7-4 08: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人类择偶,绝不是像动物那样单纯是两性生理的结合,而是有自己许多心理上的需求,即择偶标准,异性恋是如此,同性恋也是如此。     在调查问卷所列的7项选择同性恋伙伴的标准中,正常生活的同性恋者选择的占比率较高的前三项标准依次是:漂亮,谈得来,只要是同性即可。在押的同性恋者选择的占比率较高的前三项标准依次是:谈得来,只要是同性即可,漂亮。
    从调查可以看到,长相、外表是增加性吸引力的一个重要因素,异性恋是如此,同性恋也是如此。
    其次是双方情投意合,即所谓“谈得来”,就是双方在感情、观念上的一致。相貌可能是一时的吸引,而“谈得来”这一因素所发挥的作用是更持久、更稳固的。
    选择“只要是同性即可”的,在正常生活的同性恋者中虽然占第三位,但其比率仅为6.2%,这部分人可能是由于年龄、长相或其它条件的不足,难以找到合适的同性恋伙伴,所以降格以求,饥不择食了。而在在押的同性恋者中选择这一项的竟高达30.5%,这与他们所处的环境大有关系,环境使他们难以找到合适的同性恋伙伴,所以“只要是同性即可”了。
    还有另外一点非常值得注意,女性选择同性恋伙伴的条件比男性更关注感情、知识层次,她们在选择“谈得来”、“知识层次高”的比率,无论是正常生活的还是在押的都高于男性,而选择“有钱”、“有身份”、“外国人”、“只要是同性即可”的都是男性。
    对正常生活的同性恋者来说,选择“知识层次高”、“谈得来”的比率和他们的文化程度成正比关系,这反映出文化程度较高的同性恋者比较注重双方的思想感情交流;选择“只要是同性即可”的比率则与文化程度成反比关系,这一方面说明文化程度低的人比较重视纯生理满足,另一方面说明这部分人一般条件较差,在同性交往中缺少吸引人的优势而表现出一定程度的饥不择食。
    选择同性恋对象的标准为知识层次高的:文化程度小学者0,初中者2.1%,高中者2.6%,大专及以上者10.2%;标准为谈得来的:文化程度小学者8.3%,初中者25.5%,高中者26.0%,大专及以上者30.5%。只要同性即可的:文化程度小学者50.0%,初中者6.4%,高中者3.9%,大专及以上者0.
    同性恋者对他的同性性伙伴的态度和他的择偶标准有密切关系。持“忠贞不二”的态度的,其择偶标准比率最高的是“谈得来”,为42.9%;其次是“漂亮”,39.3%。持“逢场作戏”态度的,其择偶标准比率最高的是“漂亮”,其次是“只要是同性即可”;持“说不清”态度的,择偶标准比率最高的是“漂亮”,为73.6%,其次是“谈得来”,为7.5%。
    从同性恋者的性角色来看,充当“丈夫”角色的选择“漂亮”这一择偶标准的比率最高,充当“妻子”角色的选择“有钱”、“只要同性即可”的择偶标准的比率要高于充当“丈夫”角色的同性恋者。
    无论是同性恋还是异性恋,择偶标准对相互关系的影响是很大的,因为择偶标准反映出事情的动机和本质。从上述调查数据看来,同性恋者之间的相互吸引主要是在双方的相貌和心灵沟通,而在经济利益方面的问题则较少考虑。当然,在实际生活中有的“同性恋”是出自金钱的考虑,但这为大多数同性恋者所不齿。乍一看来,同性恋者的择偶动机要比异性恋者纯洁些,因为目前异性择偶对经济问题的考虑是较多的,其实,这有一些主观和客观的原因:同性恋者的平均文化层次较高,因而比较重视感情的追求;另一方面,限于社会条件,同性恋者不可能像夫妻那样共同生活,朝夕相伴,他们相处的时间并不持久,很多是萍水相逢、逢场作戏,因此相互之间的经济联系就不密切,经济方面的矛盾冲突就少,他们对这个问题的考虑就少。至于有些年龄较大、文化水平较低的同性恋者,在选择性伙伴时处于不利地位,他们的择偶标准以选择“只要是同性即可”所占的比率较大,在追求比自己年轻、漂亮的同性性伙伴时,有时就以金钱或自己充当“妻子”的角色来加以弥补。
::40:: 那没法找了!
yijianzhongq | 2007-7-4 08:19 | 显示全部楼层
::34:: ::34:: ::34:: 估计是N年钱的了!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