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回龙观医院精神科邸晓兰医师是我国知名的心理学和精神医学专家,她对于包括性倾向问题在内的性心理学、精神医学也比较有研究。我作为一个 LGBT 社区人士,以前读过她在“好大夫在线”上的医患问答中的同性恋有关内容,觉得很多观点比起目前中国心理学、精神医学界的普遍现状来,已经算是比较实事求是、和国际接轨的。今日微博上有友人说邸大夫一例咨询案例中基于“素质性同性恋”云云的分析不正确,有主观臆断嫌疑,我也在原微博背后给出了我的看法,并提供了目前主要是国际上的一些研究现状、操作规程,像美国 Spitzer 最近的“翻供”事件,还给邸医师发了商榷性质的私信。意犹未尽,我登陆邸大夫“好大夫在线”个人答疑网http://dixiaolan.haodf.com/,把经典科普文http://dixiaolan.haodf.com/lanmu和咨询区http://dixiaolan.haodf.com/zixun/list.htm涉及性倾向问题的文字全部拿出来浏览了一遍,形成了一些想法。我想把这些想法写出来,和邸医师以及所有关注 LGBT 议题的朋友们商榷,我文章可能看得不是很仔细,如有不足,敬请指正:
3、http://www.haodf.com/wenda/dixiaolan_g_638637908.htm,邸医师在回复中反复强调真正的同性恋都是自我接纳的、快乐自豪的、不会为找不到异性对象而烦恼的、也绝不会想要通过治疗而改变的,反之就不是真的或“素质型”同性恋,这个观点,还见于她的很多这一话题回复中(像http://www.haodf.com/wenda/dixiaolan_g_638637809.htm),这是不必然甚至大不必然、大谬不然的!性倾向是性心理、生理稳定之后所表现出来的一种深刻、稳定、持久的本质,但对性倾向是否自我接纳,却是一个复杂的、可以受到社会外因影响甚至严重影响的问题,也就是说性倾向的自然存在和当事人本人对它的主观态度,是两个决不能混为一谈的问题,欧美一些国家最近的调研事实就发现,顽固 homophobia 征候者有一类就是自我严重不认同、进而由自我压抑转为对同样是受歧视的同类发泄不良能量的同性恋者,他们的实际性欲 G 点和他们所宣称的性爱倾向完全是背离甚至严重背离的,这个甚至用仪器可以观察到,历史上以迫害同性恋者而著名的第三帝国魔头希特勒本人根据德国一些历史学家的考证,发现也是同性恋或有同性恋倾向者,就连邸大夫自己的经典科普文章都有“对不和谐的同性恋,既(即)自己已经是素质性的同性恋”这样的话(http://www.haodf.com/wenda/dixiaolan_g_638637566.htm),还有邸大夫接触了这么多前来问诊寻求“改变”的同性恋者,难道一例“素质性”但同时却因为社会压力(如父母逼婚)或由此引起的妄自菲薄而前来向您求助者都没有?(在广大传统国家、地区,这正是这一类咨询的主要发生源!)所以用这个“标准”去鉴定同性恋、非同性恋(“素质性”、“非素质性同性恋”),是要出大问题、引起大毛病的,我希望这是邸医师的顽固性口误(类似错误还见于http://www.haodf.com/wenda/dixiaolan_g_638637698.htm)。
6、http://www.haodf.com/wenda/dixiaolan_g_638637769.htm,邸医师的不少案例都涉及女同性恋,这在国外也是一个研究得不是很透彻的领域,认为女性性倾向流动性大于男性的观点较突出,但 @Damien Lu来杭开设讲座时说这个“流动性”也是有限的,据《Gay, Straight, and the Reason Why:The Science of Sexual Orientation》一书综述,实亦为先天内因决定。这里的问题是,通过网络咨询,邸医生如何可以揣测对方是一个“太男性化的女生”?这就是典型的刻板印象,作为一个性心理学专家,要破除这种陈见。还有就是找个女性化的男性结婚的建议,我觉得也很有问题,邸医师在很多答疑里一再强调同性恋者要正视自己的性倾向,如何这么一个隔着电脑的“太男性化的女生”就不存在她原本就是一个“素质性”同性恋的可能?对方已经 25 岁,根据通常意义以及邸本人的评判标准,性倾向也应该发育成熟、变得明显了,现在却把这种可能排除在外,叫她找个女性化的男性,这难道是真的在为咨询者着想?(虽然霭理士也提到过某男同高高兴兴和某女结婚是因为对方长得像男童,但这显然不是我们同志的首选,只是不得已事实上也不易成的下策)所以,我认为这个地方还是应该为当事人留出更多的选择空间,只是像你寻常所做的那样告诉她做个同志也不错,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