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杭州市教科所性倾向问题座谈会的一点感想

[复制链接]
查看2158 | 回复8 | 2012-11-12 05: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今天(2012 年 11 月 11 日),我和浙江爱心工作组组长王龙老师,杭同网友、去年《堵车》现场抗议行动组织者黑山林,同志公益工作者、一 LGBT 混合群管理员 tsaig,杭州向阳花开小组骨干言、撒旦,酷儿论坛站长烟玉暖阳及另外两位管理员,本地高中生 LGBT 公益志愿者小何,台湾来杭交流的一位 LGBT 志愿人员,以及本地下沙等高校和社会上的另外几位同志一起,应杭州教育科学研究所韩似萍书记的邀请,前往西湖畔岳庙边华北饭店,去参加他们的一个性倾向和跨性别问题座谈,时间是晚上七点半开始,大约于九点半十点的样子结束。

我们的这次座谈,其实是有历史原因的,今年 8 月底前后,阿强发现杭州教科所去年编写的一本青春期教材上有关于同性恋的错误知识若干,于是首先在微博上对这个情况发出公开质疑,后来整个同性恋亲友会联名给教科所、家长学校去信,我和王龙老师当即前往教科所德育中心与之交涉,对方在此之前在云南昆明开第五次全国学校性教育问题研讨会,已经有专家对包括性倾向和守贞教育在内的种种问题提出批评建议,所以他们领导也格外重视,早就有修订的想法,只是苦于对同性恋、LGBT 的不了解,所以不知道应该去寻找哪些资源、人脉,我们此去,等于也是帮助他们深入这个人群,知晓中小学性少数学生存在的客观事实,并为他们带去了很多权威性、可读性皆高的资料,所以这一次全国一个学校性教育会议在杭召开,教科所韩书记就想邀请我们去和与会专家就此问题作个交流,以期为基础教育阶段青春期辅导中一再被人为忽略、但却越来越浮出水面的性倾向和跨性别问题的解决提供一点思路。

与会的专家都是全国各地教育科学或心理学战线上的,我这次去,还专门把 @Damien星星 的科普文章《同志问答:关于性倾向的一些基本知识和概念》、《同志问答:常见的针对性倾向的偏见和迷信》打印了二十份,去发给他们,星星还连夜为我提供了美国心理学会的一个青春期性倾向问题读本(给学校管理者和教职员工用)、一个关于跨性别和恐同问题的专题研究报告,“同志你好行动”发起人侯海洋则为我提供了同语的一个同性恋问题十三条手册,都是 PDF 版本,我除了连夜给韩老师邮箱寄了一份,还把 U 盘带到会场,专门拷贝在韩老师手提电脑里,让那些与会学者会后拷回去,我自己觉得想得很周到,但事实表明我这人太书蠹了,本来那两篇文章再多印一个十份左右,就所有与会专家都可以拿到,而且事实表明他们会后也未必会去韩老师那里拷贝,虽然我已经多次跟他们说了电脑里有资料这事儿,同性恋问题要进入主流体制内教育工作者的视野,而且是正确、科学地进入,还是尚有待于一定时日的破冰,但好在与会专家这点素质还是有的,会后所有的纸质文章全部带回去,没有乱扔、遗弃,只要他们能看看星星的讲解,也就很好了。

然后就是座谈会上,依照惯例依旧是双方自我介绍,然后北京大学来的资深心理专家徐振雷老师和王龙老师主持,先是请烟玉暖阳介绍了“同志”一名的来源,然后我强调了不宜把性倾向问题和性别问题混为一谈,像男同志未必“中性”、“娘”(但会议最后有人出来为“娘”这种性别气质正名),之后向阳花开的言、撒旦,高中 LGBT 小组的小何,tsaig,黑山林,以及下沙高校和本地的男同志依次发言,看得出来,向阳花开两位女同志和高中生 LGBT 小何说的都是自己身边或自己身上曾经发生过的事例,像家长接纳问题,像老师理解和疏导,像各种恐同歧视和凌霸,她们在叙说这一切的时候都带着很强烈的感情声情并茂着,引起了与会专家的极大共鸣,最后因此这次座谈会取得的效益还算是正面大于负面,大家在对待青少年性倾向有关问题的时候,比较一致地把基调定在了“宽容”、“理解”和“接纳”上,与她们打的这个温情牌有很大的关系,这也正是阿强 4 月来杭时对我说过的,要把改变对方的希望寄托在事例说话和情感打动上,而不是理论辩驳,这个观点应该是正确的、具有实战指导意义的,相比之下我们男同这边的谈判技艺就略逊一筹了,黑山林、tsaig 引导与会专家设身处地地思考问题,强调青春期课本中若有对 LGBT 不友善的内容,将会给青春期同性恋青少年带来多么大的困扰和伤害,特别是这种给家长、老师读的教参,由于青少年被视为无民事行为能力,所以后果更糟糕,这个苦情计固然用得也还可以,但我这里就没有这么顺利了,我对烟玉暖阳说我老了,发挥余热管发挥余热,各方面看来我都得退居二线,首先我不适应座谈会这种现代民主形式,讲话总是刹不住、收不回,其次我的言语沟通技巧也正是被阿强说中了,一味希望靠理论辩驳取胜,却不管这有没有效果,但有时候看到一些错误的观点在社会上、社群里弥漫,以及我们的同志运动参与者实战中用错招数或是出招不合我意,我又忍不住要说,这种性格其实严格说来是一种效率偏低的性格,像这一次我的发言就屡屡出现这个问题,而且很多问题一谈就要扯开去,特别是关于这个性倾向成因之先天、后天,所以我自我检讨这次座谈会若是有什么失败之处,跟我是有直接的关系的,对方东北教育战线的一位老师的问题,我试图努力地回答他、把话说清楚(事实上因为超时,还有一半甚至三分之二的话忍着没说),但事后王龙老师说我不应该这样对对方穷追猛打,其实这只是我的说话风格而已,我是来和他探讨的,并不带有丝毫的恶意,所以我说我今后这类会议要么不来参加,要参加也尽量别说话,我在九月初一档 YY 语音访谈节目里就说过马克思主义者看问题注重合力,如果改良主义者在战术方面能取得更好的效果,就让他们去操办,革命者在整体和骨节眼上把把关而已,当然这一次我们这边最坏的典型是他们下沙这边的一个小 GAY,说自己是双性恋,还顺着那位东北来的老师的话,说自己的同性倾向就是在青春期第一次性接触的时候养成的,后来还说双性恋都是后天的,以及有所谓搜同网站的大规模网络调查作为证据,座谈会后他们先走,烟玉暖阳他们都跟我抱怨说这样的人如何会将其请过来、让其说下去,我问王龙老师,王龙老师皱着眉头说这不是他请的,说以后但凡传播此种错误、有害观点,就不要再来了 —— 这位 GAY 的观点错误在哪里?我在跟东北那位老师交代性倾向的成因问题的时候,就强调国外严格的性倾向研究,绝对是不能只看当事人的口述历史的,这里面有失真、颠倒、隐瞒,专业的第三方心理研究家只能在严格鉴别的基础上加以应用,而不是他说啥你就是啥,Spitzer 正是在这个问题上犯了严重的毛病,回来的路上我和暖阳也说中国的同性恋研究,这两年都是李银河一个社会学家在风行市面、风行社区,这个其实是很不妙的,同性恋运动要取得胜利,还是必须打(自然)科学的硬仗,科学研究深入,理论巩固,方可成事,很多人把性倾向和性倾向的表现混为一谈,这个弄到后来的结果就是谬以千里,而且现在不是说主流社会充斥着这类见解,就连同志内部也是如此,这个认识上的拨乱反正、正本清源就不是一两天。
同志哥 | 2012-11-12 05:11 | 显示全部楼层
当然对方专家们的提问也很精彩、很尖锐,台湾来的一位女老师倒是相当关注这个同志权益,说自己在学校咨询中也碰到很多这样的情况,她是支持学生同志的,但认为出柜有风险,当事人需谨慎,隔一个位置北京的一位教育研究家询问同性恋在发现自己、自我认同的过程中,是否会出现痛苦和压力,他也谈到了同性恋的成因,认为这是先天、后天各种原因混合在一起共同作用,尚有待研究,他指出青春期性教育课本在同性恋相关问题上应该讲清楚科学观点、正确的科学观点,而且行文要简洁、明了,不要阐述式,这个其实正是我八月底和韩书记通电话时的观点,也即把性倾向的自我认同和“选择”权利留给当事人自己,只是教会他们安全的性行为,如此而已,而我上面提到的东北的那位老师观念就比较传统,甚至偏陈旧,不过也看得出来他没有恶意,他直接问在学校开展性教育,里面包含同性恋内容,这么“宣传”,会不会引起孩子受到影响、“变成”同性恋,同性恋是不是从小家教原因导致的,他又问同性恋是不是近年来才“合法”(古代被禁止),以及作为同性恋者,是否希望自己的亲人也是同性恋,其实这些问题我都能回答他,但问题是我在性倾向成因这个敏感却又无可避开的问题上走得太远,结果导致超时,我自认没有达到预期效果,那位老师可能也被我的看似咄咄逼人弄得有些怏怏不乐,其实我后来散会时和另外我这边一位老师说,你去看地下色情文化、异性恋的那种,往往是科学性教育缺乏的产物,真正有科学、人性的性教育,这类色情文化反而泛滥不起来,恐同和耽美是一对视同寇仇的孪生兄妹,这是我一再的观点,所以在科学性教育里设置同性恋的相关内容,非但不是“宣扬”同性恋,相反正是取消神秘感和一些不健康的圈内文化盛行的土壤的好办法,同性恋从人类学、民俗学的调研来看,绝不是近现代才有或才“合法”,而是在很多原始民族里就有其不成文崇拜规制,中古趋向表面禁止,现代、后现代又重新科学解放,这是一个否定之否定,这些专家由于对同性恋的很多问题没有专门研究,所以很多看法都还处于扫盲级别,他们笼统地谈论同性恋合不合法,或道听途说地以为同性婚姻在美国是合法的,我明确对他们说你们想从家庭教育着手“预防”同性恋吗?知道弗洛伊德当前在国内和在欧美的地位差别吗?把一个有穿裙子习惯的男生“矫正”得不穿裙子了,这根本就不是“预防”或“治疗”同性恋的战果,所谓父亲无能、母亲强势不管从理论推导上、还是从实证检验上,在解释同性恋成因问题上都遭遇到了一系列不可克服的困难!我本来想把这些观点阐述得很透彻,但很遗憾时间到了,烟玉暖阳提醒王龙老师让他掐断我的言谈,但看得出来他们对来自东北的这位老师很不满,然而在这个问题上我倒反过来说他们:科学无禁区,你在同性恋真正达到像异性恋那样不受“特别待遇”的理想境界前,你无法阻挠他们这么去想问题,你只能通过给出科学的解释,来打消他们的疑虑,使他们站到支持你的一边来。还是上面那位北京专家,他对于我的“先天论”持保留意见,并给出了一些所谓的“反例”,像小男孩喜欢互相看“鸡鸡”,但他们多年以后或是异性恋,或是不完全的同性倾向者,这种同性倾向完全有可能是青春期第一次性经历所诱导成的,也有可能是失败的异性恋情引起的,而另一些人(包括当年坚称自己是同性恋者)多年以后的结婚则表明他们的性倾向改变了,给出同样“反例”的还有后来坐我旁边的一位心理咨询师,我因为几次说话超时的原因,不再被轻易授予发言权,但其实这些问题还是入门级的问题:性倾向和性倾向的表现(或者说性行为、生活方式),是不同的概念,男孩青春期互相看“鸡鸡”,叫做青春期同性依恋,不是真同性恋,所以确实不能贴标签,这里面可能包含真同性恋,但也有很多时候他们其实就是异性恋,性倾向之表现为性行为,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有真像、假象、部分现象、全部现象,后二者一般双性恋较多,它绝不是金赛报告老版本或是一般的持论者所描述的那种“垃圾筐”(甚至同性恋者骗婚成功也可以佯称双性恋),真正意义的双性恋在人群中比例是很少的(1 ~ 2 %),至于那些所谓感情破裂而导致的同性恋,要搞清楚这到底是不是一种性倾向,还是感情因素或其他,这种同性恋即便有,在同性恋人群里也不占据主要地位,而且按照弗洛伊德严格的德意志逻辑思辨,究竟是失恋的经历“导致”其同性恋,还是无意中触发了其原本存在的性倾向,亦不可知,关于所谓第一次做爱有快感的“肛门快感灶”理论,已经被他们同志防艾组织的 MB 群体调研结果所质疑,结婚也不能作为性倾向改变的依据。可以看出来的是,关于同性恋或性倾向的讨论,以及其下各种具体问题的讨论,很多人的概念并不清楚,分类是一团混沌,一些专家和社区人士唯一达成一致的地方是性倾向应该是一种喜欢哪种性别的特定对象的“冲动”,但却唯独忘了心理学教材上普遍强调的一点,那就是这种“冲动”还必须是稳定、持久的,不能是暂时性的,以至于坐在北京专家旁边的一位专家也说,关于同性恋,到底“恋”到一个什么程度,会不会三五年就变化(北京专家补充说这是一个持续光谱,这又是老版金赛橄榄模型),他认为同性恋的前提是对异性“排斥”,并且还神色凝重地说万一同性恋者越来越多、全人类都成了同性恋,那么还要不要种群繁衍?其实对那位东北专家的“是否希望自己的亲人是同性恋”,烟玉暖阳已经不以为然,把话锋一反,说现在的问题不是说同性恋者希望异性恋者成为同性恋,而是太多异性恋者不希望同性恋者做同性恋,对于这位专家的问题,他则更没耐心,当即大声反问你说人的意义,你给我解释解释看什么是人,而对方那位专家则依然不温不火、却又咬定不放地说你一定要在人类繁衍问题上给出我一个令我信服的答案,面对此番场景,我微笑着抢过了好不容易又一次到手的发言机会,说老师这个问题我来回答你,首先你自己关于对异性的“排斥”这个“排斥”就需要界定,可能是不愿意发生性行为,但也有可能是异性恐惧,那就是一种心理疾病,其次,在同性恋之于生物进化的问题上,不能只会做加法不会做减法,国外学者研究发现母系生育能力强、后代是男性的机会大,则内中发生同性恋的可能大,这就是自然平衡,植物里除了生长素,更有其他四种起微妙调节作用、却同样不可或缺的激素,同性恋对于种群繁衍,也正是起这样的微妙平衡作用,像一些民族里的同性恋者对自己旁系后代的抚养、教育,反而从一个方面提升了种群的生存质量和生存素质,而烟玉暖阳他们则说即便世界都是同性恋,以现代的生物科技等等,人类照样能够繁衍,况且这样的假设是不可能出现的(3 ~ 5 %),一位社区朋友还补充说同性恋者的正常生殖能力并未受破坏(国外同志伴侣还纷纷争取领养或代孕的机会),中国有很多这样的进入异性婚姻的同性恋者,他们也都有自己的下一代,一位女老师和北京的那位专家说我们在座的每个同志估计都有一段故事,他们特别想听听我们的故事,并询问我们如何面对家庭的压力,以及是否会结婚等等,我们这边的同志还算有原则,都表示同志和异性结婚是欺骗无辜的直人,是不道德的,这一点在座的专家倒也都表示认同,同性恋被迫进入异性婚姻绝对是要造成社会问题的,所以要“理解”、“接纳”、“宽容”,这多半也是因为异性恋者和同性恋者是一根绳上的蚂蚱,随着大量触目惊心的事实被揭露,这样提倡也有趋利避害、自保的实用性考虑,而坐在门边上的一位专家则提出中国的同性恋解放运动理论多数都是从西方舶来,西方的同性恋文化史和我们的不太一样,他们由于历史上恐同的关系,所以去病理化、成因研究看得特别重,这未必符合东方人的行事风格和思维习惯,中国的同性恋运动应该善于利用本土资源,来取得实际的成绩,从马克思主义的角度来说,这是切合内因决定论的肺腑之言,也是本次座谈即将结束之前的点睛一笔。

总体来说,这次座谈会开得还是成功的,正面效益要大于负面效益,我今后出席这样的场合,将尽量少说话甚至不说话,让社区群众去评判是非、提高认识,同时也是锻炼实战技能、扬长避短发挥社会效益,我们同时会更加重视社区内部的科普宣传和教育,努力把基于现代科学研究的正确认识成果让尽可能多的人来知道(免得黑山林再说那位下沙 GAY 关于性倾向成因问题凭感觉乱说一气误导大众是我们平时疏于社区教育的恶果),以尽可能地抵消各种因为知识缺乏而导致的谬误之说,我们今后再参加这样的活动,也会更加严格地筛选参与者,以避免对外界发出不是事实也不是我们本意的信号,总之在同性恋解放运动问题上,我们一切都是为群体、为大局着想,谁有能力、谁更能促进工作,谁第一个上,我更认为我们的同志在从事这类社会实践的过程中,一定要重视科学、人文两条腿走路,一如我今天在会上会下对烟玉暖阳说的,你不可能平白无故地奢求他人来给予你“宽容”,你也无法阻止他们作某种你所不喜欢的思考或评论,你必须为那些无顽固恶意的质疑者提供他们所需要、也于你自己最有力的不二正解,你才能化“敌”为友。

是为记。

                                                          同志哥

                                                         2012-11-12
烟玉暖阳 | 2012-11-12 12:14 | 显示全部楼层

为什么要打温情牌——诗人不能被赶出城邦

本帖最后由 烟玉暖阳 于 2012-11-12 12:17 编辑

这次座谈会中,我跟言还有其他几位同志后来都有去打温情牌了,去谈在搁置性向成因争议情况下对待不同性取向的宽容,谈“宽容”、“理解”和“接纳”。这是当时会场情况下迫不得已的,也是在谈性少数人群平权时必须的。

当时的会场情形,双方已经在同性恋成因上胶着不清,不仅对面的部分专家学者以“民科”的角度表现出对这个问题的极大热情、好奇以及极大的片面和无知,我们这一边的几位同志的“现身说法”也一度把我方的局面拖向不利的境地。尽管我是一个坚定的先天论支持者(本质上是因为我的“求是”信仰),尽管同志哥在一边很捉急的想给大家上一堂长达8小时的性取向、性别的系统课程,但是如果再这么扯下去,会场就失控了,当天会议也就离题太远了(当天会议的名称是“中国性学会青少年性健康教育专业委员会座谈会”,讨论方向是青少年教育中的性取向话题)。所以当时必须把话题拉回来(事实证明我拉了一次,暂时拉回来了,后面又有学者在卖弄自己接触的“个案”),先搁置性向成因争议,先谈性取向的平等和宽容。我的这一方向,后来言也做了进一步的阐发,同时也得到了对面台湾女老师以及北京老教授的肯定和回应。

其次,打温情牌不仅是当时情形下迫不得及的一招“太极推手”,也是以后LGBT平权必出的一招。人毕竟是感性和理性兼具的,纯理性的人几乎是不存在的。同志哥那边给出一堆性取向研究的材料,世界范围内关于这方面研究的学术文章、社会及法律方面的事实更是不少,但问题是人家要不要看。以我个人的经历,一些对同志不能从根本上接纳的人,他不太会去看你给他的这些事实材料,他会从他的感情出发选择自己符合自己想法的一些材料而去无视或者歪解与他想法不符的材料。所以摆事实、讲道理在这种情况下,多少有些无力,感性的大门阻挡了理性的思考。不管是我,还是我的朋友,我们在跟周围的人出柜前,都先是与这些人建议了良好的朋友关系,在他们心中有一个好的印象,然后才跟他们出柜时才会比较顺利。同性恋亲友会上也是这样,当那些已经很好接受自己子女的同志父母讲到感情问题上,其他对子女还不能接受的父母才开始动容。如果没有感情上的一个过程,直接进行理性辩论是很难行得通的,甚至是“粗暴”的。

继续生发开来。同志哥一直在强调LGBT运动要依靠群众,而不能指望几个名人出柜、不能指望几个明星学者出来振臂一呼,我也赞同这一群众观点。但是在引起大家感性认同之初,有几个名人出柜、有几个明星学者呐喊是有利的,大家可以知道某某是同性恋,某某支持同性恋权利。在9月份那次李银河老师来浙大的交流会上,由于李老师的明星效应,在场300多人几乎都举起了手支持同性婚姻,我固然对这样结果不会盲目乐观,但在场的人至少会从“追星”的感情上出发,去关注这个问题,我们要利用好这样的明星效应。

在LGBT运动的大众宣传上,我们不仅需要各种科学研究、各种事实材料在理性层面去说理,也需要一些文艺作品去谈感情。柏拉图认为诗人最大的能耐就是“撒大谎”,能把没经历过的事儿说得活灵活现,是蛊惑众人,要赶出去。文艺作品毕竟不是纪录片、不是纪录报告,创作者未必全是同性恋、全是性学卖家,这里面存在一些虚拟、想象。但这些想象不是全无根据,它里面有它的思想有它的人文关怀,这些想象也会引起受众者们的同理心、让他们也进行特定环境下的想象,所谓推己及人。以欧美的酷儿影视为例(其实我主要是获益于二言老师的讲座),从开始异性恋对同性恋的“改造”,到后面对同性恋悲剧的同情,再到后面自我认同的纠结、对gay-cliche逆向歧视(歧视那些娘的、花枝招展的同志)的回击,再到后面涉及出柜、形婚、领养问题,现在有些电影、电视剧中,同性恋已不是一个特别要紧的话题,一群同志及其异性恋朋友演绎着传统感情故事、家庭肥皂剧。我们不能否认这些文艺作品从感性角度对LGBT运动的推进,也不能不利用好这一张温情牌。

因此,我认为诗人不能被赶出城邦,在哲学家出场说理之前,诗人先来一段慷慨阵词是有很有用的。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两者皆不可废。
匿名| 2012-11-12 20:23
      粗略的看了你们的感受,我觉得现在的中学教育,绝大部分老师还是回避谈这个话题的,也缺少这方面的知识,其中有一些老师还是很歧视同性恋的,同性恋中学生因此也在受着无形的压力,没有得到公平的对待。杭州市教科所的韩主任也一样,她缺乏了解,在处理碰到的同性恋个案时,也只是打着宽容的旗子,没有彻底的尊重同性恋者和为同性恋中学生解决实事。
      至于同性恋形成的原因,从古到今的同性恋早已证明,有先天和后天两个原因形成。所以也不用讨论太多。
     关键我觉得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让同性恋中学生从黑暗的性自卑中走出来,在阳光下正视自己的性倾向,让周围的老师和异性恋同学看的起,不把同性恋作为变态看待?  周围的人能看待异性恋和同性恋就象看待自己的左右手,这是我们要努力的!
山外山 | 2012-11-13 22:21 | 显示全部楼层
支持高人们的努力,太谢谢你们啦。
政南哥哥 | 2012-11-15 03:45 | 显示全部楼层
{:7_316:}  同志们~~~~好好努力!!世界!是你们滴!
大早晨看了一圈,不过最大的希望是,遇到一个可心的纯零,会和一个将近40的1说说话。
又见炊烟升起 | 2012-11-19 16:1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又见炊烟升起 于 2012-11-19 16:34 编辑

幸好同志圈里有同志哥。

同志哥和参加此会的所有同志,所做的一切很有意义。


你们和主流社会进行了正面交锋,值得尊敬
又见炊烟升起 | 2012-11-19 16:1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又见炊烟升起 于 2012-11-19 16:17 编辑

引用:“她们在叙说这一切的时候都带着很强烈的感情声情并茂着,引起了与会专家的极大共鸣,最后因此这次座谈会取得的效益还算是正面大于负面,大家在对待青少年性倾向有关问题的时候,比较一致地把基调定在了“宽容”、“理解”和“接纳”上,与她们打的这个温情牌有很大的关系,这也正是阿强 4 月来杭时对我说过的,要把改变对方的希望寄托在事例说话和情感打动上,而不是理论辩驳,这个观点应该是正确的、具有实战指导意义的”。
  
以情感人,以情取胜,赞成以上观点!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本版积分规则